Growin 部落格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穩定幣革命來襲!穩定幣概念股哪個最有潛力?

在加密貨幣市場持續變革的浪潮中,穩定幣已成為連結傳統金融與區塊鏈世界的關鍵橋樑。隨著監管政策逐步明朗、華爾街機構積極參與,以及美元霸權與美債需求的推升,穩定幣的市場規模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擴張。 本文將深入解析穩定幣的運作機制、產業發展動能,以及穩定幣概念股的分析和風險,協助讀者掌握這場金融科技革命中的新趨勢與潛力。 穩定幣(Stablecoin)是一類價格相對穩定的加密貨幣,通常以法定貨幣或其他資產作為錨定或抵押。與比特幣(BTC)和以太幣(ETH)等主流加密貨幣不同,穩定幣的價格波動較小,其價值通常以 1:1 與美元或其他法幣掛鉤,換言之,穩定幣發行方承諾持有等值的美元現金或美國國債等儲備,以保證穩定幣能隨時按 1 美元兌換 1 枚幣。 如下圖來自 Globalxetfs 的圖片,裡面詳細解釋了穩定幣從現金到數位資產的發行、管理和持有的完整流程: 1. 用戶將美元匯給穩定幣發行方  用戶首先把美元(USD)匯入穩定幣發行公司的帳戶,這代表用戶希望將現金轉換成穩定幣。 2. 發行方將美元存入銀行  穩定幣發行方收到美元後,會把這些資金存放在銀行,確保資金安全並受金融機構監管。 3. 發行方資金分配  4. 用戶獲得等值穩定幣  發行方根據用戶匯入的美元金額,發行等值的穩定幣給用戶,用戶收到的穩定幣數量與他匯入的美元等值。 5. 穩定幣的持有方式  用戶可以選擇將穩定幣存放在中心化託管機構(如交易所),或是將穩定幣轉移到自己管理的區塊鏈錢包,享有更高的自主權和安全性。 目前市場上較大的穩定幣有 USDT(Tether)和 USDC(Circle 發行),它們的市值佔全球穩定幣市場的絕大部分。穩定幣也被視為加密貨幣領域內的“數位現金”,能在全球任何地方 24 小時、不間斷地進行交易,且提高了交易效率。   根據下圖來自 Grandview Research 的資料,全球穩定幣市場的規模於 2024 年達到 25.22 億美元,預計到 2030 年將大幅成長至 293.54 億美元,2025 至 2030 年的年複合成長率高達 54.5%。 以下將和各位介紹幾大推動穩定幣市場需求的因素: 目前市場上 99% 的穩定幣皆和美元掛勾,美國政府和金融機構也視穩定幣為強化美元地位的工具,白宮在推動《Genius 法案》時指出,推廣合規穩定幣有助於確保美元的全球準備貨幣地位,並且穩定幣發行人須以美元與美國國債(多數為短期國債)支持其幣值,從而增加對美債的需求。 摩根大通旗下 Bank of America 研究報告也預測,穩定幣的整合與普及將推高對美國國債的需求。換言之,推動穩定幣合規化是一種間接擴張美元影響力的策略,也是川普大力推動的主因。   近年來美國推出了一系列法案(如 Genius Act、Clarity Act)為穩定幣提供了聯邦層級的監管框架,明確儲備要求、透明度與消費者保護等規範。這種監管清晰度大大降低了合規風險,吸引了傳統金融機構和機構投資者進場。 通證化銀行 Anchorage、資管公司 WisdomTree 及美國大型銀行(美銀、摩根大通、花旗)等都宣布計畫發行或協助發行美元穩定幣。Coinbase 執行長也公開支持銀行參與穩定幣發行,認為「每個人都應該能創造自己的穩定幣」。監管合規化帶來的新資金和競爭正在重塑生態,整體市場規模在短期內迅速擴大。   穩定幣利用區塊鏈技術實現了即時且低成本的全球支付和結算,顯著提升了交易效率,降低了跨境匯款的費用,並且結合了智能合約的自動化特性,減少了對銀行等中介機構的依賴,推動金融服務走向去中心化和創新。 穩定幣還能支持資產代幣化,促進金融基礎設施的透明化和高效化,並為缺乏銀行服務的人群提供金融包容性。隨著數字經濟和新型金融應用的發展,穩定幣成為資金流動和金融服務的重要新工具,儘管仍面臨監管挑戰,但其技術和應用潛力使其成為傳統金融體系變革的關鍵驅動力。   除去傳統銀行,美股穩定幣相關公司主要以三間公司為龍頭,首先是以 Tether 發行的 USDT  為代表的市場先行者,靠著早期佔據市場優勢和強大的流動性,成為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普遍使用的核心交易媒介,根據 Launchy 的 2025 年研究數據,顯示 USDT 的市占率約為 62%。 其次是剛上市的 Circle 發行的 USDC,注重合規與透明度,盛行於華爾街機構和大型企業及去中心化金融(DeFi)生態系統中,約占有市場 25% 的份額,其持有的美元儲備多為高流動性美國國債和現金。 另一方面 Coinbase(COIN)與 USDC 密切相關,USDC 最初由 Coinbase 與 Circle 共同創立,後來 Circle 收購了 Coinbase 在 Centre Consortium 的股權,全面掌握 USDC 的發行權,但 Coinbase 仍深度參與推動 USDC 的應用和跨鏈流動性。 下圖是來自 Launchy 的 2025 最新數據,USDT(Tether)是目前全球市值最大的穩定幣,2025 年中市值約在 1100 至 1200 億美元之間,USDT 以其高度流動性和廣泛接受度,成為全球加密貨幣交易所和 DeFi 生態系統中最常用的穩定幣,市占率約為 62%。USDC(由 Circle 發行)則是市值第二大的穩定幣,市值約 250 至 300 億美元,市占率約為 25%。 以下將和各位介紹目前在美股中有上市的穩定幣供應商 Circle 的營運模式和在穩定幣產業鏈中的角色:   Circle 目前是全球第二大穩定幣發行商,透過發行 USDC 將傳統金融與區塊鏈世界連接起來,降低加密貨幣固有的波動風險。並且以完全儲備制度發行來 USDC,確保每一枚流通中的 USDC 都由等值的美元或安全且現金等價的資產支持。 CRCL 收益來源主要來自儲備利息收入,主要透過發行 USDC 後轉換的儲備資產裡的短期美國國債來提供穩定的利息收入,如下圖根據 Circle 提供的最新數據,約 80% 儲備資產存放於短期美國國債及美國國債回購協議(Circle Reserve Fund),20%為現金存款,以保障用戶的流動性和即時贖回需求。 Circle 在最新 25Q2 儲備利息收入佔總收入達 96% 達到 6.34 億美元,年增率達到 50%,主要得益於 USDC 平均流通量在 Q2 大幅成長了 86%,儘管部分增長被儲備金回報率下降 1% 所抵銷。 不過 Circle 的儲備金收入需要與 Coinbase 進行分配,主要原因是在 USDC 發行與分銷模式中,Coinbase 作為主要的分銷通路及托管平台,會從 Circle 的儲備金收益中分享一部分利潤。 根據公開資料,Circle 與Coinbase 簽訂了合作協議,非平台內(即 Coinbase 平台外)的USDC 儲備利息收入,雙方以 50/50 比例分成。這意味著 Circle 持有的儲備金所產生的利息,除了在 Coinbase 平台上的 USDC 收益由 Coinbase 全數保留外,其餘部分收入 Circle 與 Coinbase 平均分配,這在 Circle 這邊被歸類在分銷成本當中。 而扣除分銷成本後的收入(RLDC),可以更準確反映 Circle 的實際獲利能力,在 25Q2 達到 2.51 億美元,年增率達 38%。而 RLDC 利潤率(RLDC Margin)在第二季度為 38%,相較去年同期下降了 4%,這表示儘管 RLDC 絕對金額有所成長,但其佔儲備金收益的比例有所下降,如下圖。   而其他收入(包括訂閱服務和交易收入)佔比 4% 達到 2,400 萬美元,同比激增 252%。這部分收入主要來自訂閱與服務收入,以及交易收入的強勁成長。 具體類別包括: 這部分收入雖然目前占比不大,但成長迅速,並且具備較高的毛利率。Circle 管理層預計 2025 年剩餘時間其他收入將介於 7,500 萬至 8,500 萬美元,意味著後續季度訂閱服務和交易業務仍將繼續推動收入增長,也是 Circle 努力發展的業務。 從下圖 Circle 提供的資料中可以看到,左邊圖表顯示從 2024Q2 到 2025Q2,USDC 在市場現貨交易量中的比例逐步上升,從 1% 增長到 10%,尤其是 2025 年第一季和第二季增速明顯加快,主要來自通過 Genius 法案後的需求推升,以及反映像是 Circle 這類透明、合規的公司越來越受到普遍機構、散戶的親賴。 上方右圖則是顯示 Binance 為客戶托管的穩定幣資產分布,從 24Q2 到 25Q2 Binance 為用戶托管的穩定幣總資產從 280 億美元增加到 400 億美元,USDC 佔比也從 24Q2 的 5% 提升到 25Q2 的 22%,意味著 USDC 的市占與用量快速成長,成為幣安托管資產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上述我們提到許多 Circle 和 USDC 高速成長的表現,也能理解在剛 IPO 時為什麼市場對 Circle 這麼追捧,以下我們總結幾點 Circle 和 USDC 的優勢和風險給各位做參考: Circle 自成立以來即強調合規經營,定期公開第三方審計報告,透明披露 USDC 的儲備資產組成和金額,讓投資者和用戶更加信任。相比一些穩定幣發行商如 USDT 早期合規性爭議,Circle 在合規路徑上領先,特別是在美國更受監管機構認可,也是華爾街機構更會偏好的供應商。 Circle 與 Coinbase 強強聯手,共同推動 USDC 流通和應用,分銷渠道寬廣且深入主要交易所。除此之外,Circle 積極擴展應用領域,推動 USDC 在 DeFi、生態支付、跨境支付等多個場景的採用,並計劃推出自有底層區塊鏈 Arc,增強技術實力。 Circle 營收高度依賴 USDC 背後儲備資產所產生的利息收入,25Q2 儲備收入佔總營收 96%,隨著全球利率環境變化,特別是聯準會降息,儲備利率下降將大幅削弱 Circle 的核心收入來源,增加營運風險,這也是 Circle 大力發展其他收入(訂閱服務和交易收入)的主因。 Circle 與 Coinbase 的分銷協議導致高額分潤成本,2025年第二季度分銷成本達 4.06 億美元,年增 64.6%,其中 Coinbase 占 3.33 億美元。分銷成本增加也壓縮了毛利率,Circle 預期 RLDC 毛利率(扣除分銷成本後的收入毛利率)在 2025 全年的區間為 36%~38%,低於近幾季的平均水準(約 39%)。 隨著美國 GENIUS 法案和 STABLE 法案通過,監管門檻降低,更多金融機構和科技巨頭(如摩根大通、PayPal、富國銀行)皆計劃推出自己的穩定幣,未來勢必將對 USDC 市場份額構成挑戰,Tether 也計劃推出改版穩定幣重返美國市場,競爭壓力加劇。 截至今日(25/8/25)Circle 的 PS Ratio 為 16.7,大幅高於同產業的金融科技公司以及其合作夥伴 Coinbase 的 11.7。雖然市場對於穩定幣未來的應用有著無窮的想像,Circle 作為美股唯一間上市的純穩定幣供應商,擁有較高的估值也是正常現象,但這也對股價帶來了較大的波動性,目前 Circle 就從高點滑落了近 50% 在短短一個月間。   Coinbase 是美國最大的合規加密貨幣交易所。Coinbase 致力於打造安全、透明且易於使用的數字資產交易平台,服務涵蓋零售交易、機構託管、衍生品交易、穩定幣發行及生態系統建設,並不斷拓展產品線以滿足多樣化市場需求。 如下圖來自 Growin 的 Coinbase 營收分佈,Coinbase 的主要收入來源包括: 在最新 25Q2 的財報中,Coinbase 的營收為 15 億美元,基本符合市場預期,但較上一季度下降約 26%。其中交易收入下降最為明顯,為 7.64 億美元,相比上季度減少約 39%,主要反映了加密市場波動性的減弱和用戶交易活躍度的下降。訂閱與服務收入相對表現較為穩定,達 6.56 億美元但仍有小幅下滑。 Coinbase 對於穩定幣相關業務的營收展望顯示出極大的成長潛力,從 2023 年開始,USDC 相關業務營收年增快速增長,如下圖橘匡部分,2025 年第二季度收入更達 3.3 億美元,成為增長最快的業務線。 Coinbase 計劃持續推動 USDC 在全球範圍內的擴展,加強與銀行、支付機構的合作,並積極開發跨鏈流動性和更豐富的應用場景。公司高層強調,在美國及國際上建立支持加密貨幣的合規監管環境,是推動穩定幣生態系持續成長的前提。 Coinbase 的 Q3 展望預計訂閱與服務收入將在 6.65 億至 7.45 億美元之間,其中穩定幣收入是主要的成長動能之一。Coinbase 預計未來將圍繞「萬物交易所」建設,整合現貨、衍生品、代幣化資產與支付解決方案,強化 USDC 在數字經濟中的基礎角色。 最後從下圖 Growin 的 AI 分析來看,Coinbase 有著優異的價值分數以及籌碼分數,都各為 4 分,表示 AI 認為 Coinbase 的整體營運狀況較為穩健,並且機構籌碼也持續流入 Coinbase。對於更詳細的 Coinbase AI 分析也可以前往 Growin 查看,Growin 提供了 Coinbase 的詳細財報數據以及機構籌碼分布狀況,幫助投資人化繁為簡這些市場資訊,提升研究效率。 👉 前往 Growin 查看 Coinbase 的 AI 個股分析   穩定幣作為連結傳統金融與區塊鏈生態的關鍵橋樑,擁有無限的想像空間,並且隨著越來越多機構資金的湧入,眾多研究機構對穩定幣的未來發展持樂觀態度,認為其將成為全球金融數字化、支付創新和資產代幣化的重要驅動力。穩定幣不僅能提高交易效率、降低跨境匯款成本,更在去中心化金融(DeFi)等新興領域展現巨大潛力,市場規模預計將持續快速增長。 然而,穩定幣仍屬新興技術,受監管政策、市場競爭及技術風險多重因素影響,相關標的波動性較大。以最近上市的穩定幣供應商 Circle(CRCL)為例,雖然上市初期股價曾暴漲數倍,但近期已自高點大幅下跌約 50%,並且就如前文所提及,Circle 儘管是目前市場上第二大的穩定幣供應商且是合規化、透明度最優秀的供應商,還是面對著許多挑戰如金融機構加入競爭、未來利率變化、分銷成本過高等等。 而 Coinbase 相較於 Circle 來說,穩定幣營收目前仍只佔總營收的 22%,但隨著穩定幣營收的高增速,未來佔比將越來越高。並且 Coinbase 的平台服務也較為成熟,從 Growin 的 Coinbase 籌碼流入狀況也能看出機構的看好。 對於希望參與穩定幣市場長期成長的投資者,另一個相對穩健的選擇是投資追蹤以太幣(ETH)的 ETF 如 ETHA。因為主流穩定幣多數基於以太坊區塊鏈發行和運行,參與以太坊生態即間接分享穩定幣及去中心化金融的成長紅利,同時平衡波動風險,長遠來看具備良好的未來發展。   好消息來啦 🎉 Growin 投資交流社群正式上線!  不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資深老手,都歡迎加入 Growin 的 Discord 投資交流頻道,與投資同好們一起交流市場趨勢、個股資訊,並獲取第一手的投資洞察! 歡迎加入,一起在投資的道路上成長茁壯!  🚀    

最後更新日期:2025-08-27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核能概念股大爆發!AI 太費電,科技巨頭擁抱核電

以往數據中心建造多在基礎設施及人才聚集地,越來越多數據中心選擇建設在電力豐富的地區。AI 飆升的需求引發了能源爭奪戰,數據中心試圖從美國老化的電網榨取每一分能源,現如今龐大的用電需求讓美國科技巨頭們將目光轉向兼具清潔與高效、穩定屬性能源——核能,來爲他們不斷擴建的數據中心提供24小時不間斷的電力。

最後更新日期:2025-08-18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矽光子概念股|矽光子是什麼?矽光子未來趨勢?矽光子投資機會?

由台積電主導的SEMI矽光子產業聯盟(SEMI Silicon Photonics Industry Alliance, SiPhIA)於9月初正式成立。矽光子究竟是什麼,讓台積電成立產業聯盟,決心大力發展矽光子?美股又有哪些矽光子概念股可以投資呢?筆者在下方簡明扼要的整理矽光子的重點,帶讀者一探究竟。

最後更新日期:2025-07-29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電動車電池產業鍊全面解析,從電池、ADAS 再到充電樁帶你一次了解!

近年來,全球環保意識的抬頭和政府積極推動綠色能源政策,促進了電動車市場的逐步擴大,投資者也開始關注與電動車相關的產業,其中,電動車概念股成為最受矚目的投資標的,包括鋰電池、車用晶片、輔助駕駛系統以及整車製造等相關產業,背後蘊含著龐大商機。 Growin 將純電動車輛產業鏈進行拆解,上游為電動車的心臟,電池系統,中游為電動車輛零組件之供應商,並專注探討車電系統,下游則為電動車供應商以及充電樁廠商。   上游產業主要聚焦於電動車的核心動力來源——電池系統。這一環節涵蓋了鋰、鎳、鈷等重要原材料的開採與提煉、電池正負極材料的生產、電解液與隔離膜的製造,以及最終的電池模組組裝。由於電池成本佔整車成本的三至四成,因此材料的品質、供應穩定性與創新技術對於電動車產業發展至關重要。台灣在正極材料、隔離膜及電解液等領域擁有具競爭力的企業,積極參與全球電池供應鏈,同時與國際大廠如寧德時代、比亞迪、LG 化學等合作,搶攻全球市場。 電池是電動車的動力核心,電動車產業的最上游,就是電池材料的開採與加工製造商。此外,電動車電池約佔電動車整車成本的 30~40% ,是電動車中最昂貴且最具影響力的材料之一,與電動車的售價有極大的關聯性。因此,電動車電池產業,是在關注電動車產業時,非常值得去特別了解的部分。 由於鋰電池具有能量密度高的優點,有助於提升續航力,鋰電池也成為目前電動車最主要的電池。拆解鋰電池可以發現,鋰電池分為正極、負極、電解液與隔離膜等部件。正極材料是鋰電池內儲存鋰離子的地方,材料特性直接影響了電池的能量密度、安全性、壽命等各項關鍵指標。此外,負極使用石墨材料,成本占比不高,因此正極、電解液、隔膜是鋰電池的關鍵。電池廠商會將上述材料組合成鋰電池,接著鋰電池就會被組合成動力電池系統,驅動電動車前行。 「鋰」作為鋰電池中最主要的材料,全世界的鋰主要來自於智利、澳洲、阿根廷、中國等國家。鋰礦開採後,還要經過提煉加工,其純度才能符合鋰電池的要求。鋰電池又以正極材料的不同,主要分成三種鋰電池:鈷酸鋰(LCO)、磷酸鐵鋰(LFP)與三元材料(NMC)。          目前主流電動車的鋰電池為三元電池,其中三元是指鎳、鈷、錳(或鋁)3種金屬元素的聚合物,3種元素混合的比率不同。依照調配比例的不同而來,像是高鎳錳鈷電池(NMC)或是特斯拉主要使用的鎳鈷鋁電池(NCA)。 目前全球電池模組廠主要由中、韓、日三國把控市場,由 SNE Research 統計 2023 市占率排行,以中國寧德時代佔據龍頭之位,比亞迪則為第二。寧德時代除了與特斯拉(TSLA)合作外,另外包括 BMW、現代、Honda、Toyota 等國際車廠合作;另外兩間特斯拉(TSLA)供應商分別為市占第三、四名的韓企 LG 化學以及日本松下電器。                Select an Image 資料來源:SNE Research             子產業 公司名 正極材料 美琪瑪(4721)、康普(4739) 負極材料 中碳(1723) 隔離膜 明基材(8215)、恩捷(Semcorp)、旭化成(Asahi Kasei) 電解液 聚和(6509)、三菱化學、三井化學 電池模組廠 寧德時代、比亞迪、LG 化學、松下電器          根據 Growin 個股探勘的 AI 趨勢分析,目前 AI 伺服器元件中 GPU 模組/基板和 散熱概念股有最高的平均趨勢評分為 5!表示這個產業未來有大機率延續多頭走勢,歡迎點擊上方個股連結前往 Growin 的 AI 個股分析!           中游產業鏈主要負責電動車零組件的設計與生產,核心包括車用晶片、主控電腦、動力系統、先進駕駛輔助系統(ADAS)、傳感器、車用娛樂等。這一環節不僅需要高效能的半導體技術來支撐車輛智能化與自動化需求,也仰賴精密的組裝與測試能力。台灣具備強大的電子製造與組裝實力,相關廠商積極投入車用 MCU、IGBT、MOSFET、感測鏡頭等領域,並與全球車廠及國際晶片設計公司合作,推動智慧電動車的發展。 車電系統可謂電動車的心臟,包含了主控電腦系統、車用娛樂以及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等,而在這之中皆需要安裝各式車用晶片,包含了邏輯類比 IC、功率晶片、傳感器等。車用晶片長期都是五大廠的天下,分別為英飛凌(Infenion)、恩智浦(NXPI)、意法半導體(STMicro)、德州儀器(TXN)、瑞薩電子(Renesas),共佔據全球車用晶片約 50% 的市場份額。以下為五大廠各自專注的車用電子產品: 公司 主要產品 英飛凌(Infineon) 驅動 IC、MCU、IGBT、MOSFET、車用資安 恩智浦(NXP) MCU、車用處理器、車用資安、乙太網路 瑞薩(Renesas) 驅動 IC、MCU、車用處理器、乙太網路 德州儀器(TXN) 驅動 IC、MCU、MOSFET、車用處理器、電池監控晶片、乙太網路 意法半導體(STMicro) 驅動 IC、MCU、IGBT、MOSFET、車用資安、車聯網晶片             晶片完成生產後,則有測試大廠欣銓進行測試,而後還有和碩、廣達、仁寶等組裝廠,負責生產車用電腦、電子控制單元(ECU),其中和碩搶進特斯拉供應鏈供給中控電腦,持續擴大產能。 子產業 公司名 晶片 英飛凌(Infineon)、恩智浦(NXPI)、意法半導體(STMicro)、德州儀器(TXN)、瑞薩電子(Renesas) 測試 欣銓(3264)、捷敏-KY(6525) 車用電腦 鴻海(2317)、仁寶(2324)、廣達(2382)、和碩(4938) 觸控面板 友達(2409)、群創(3481)            先進駕駛輔助系統 (ADAS, Advanced driver-assistance system) 不管是較高階的燃油車或是電動車,都將其列為標配,其功能包括即時偵測路況、防範碰撞前車、車道偏移輔助,終極目標就是邁向全自動駕駛。ADAS 採用如鏡頭、雷達、雷射和超聲波等傳感器,在車輛行駛第一時間收集環境數據,進行靜態與動態物體的辨識、偵測和追蹤,接著將資訊傳入微控制器(MCU)進行運算分析,最後依系統執行相對應的動作。 目前自駕系統對傳感技術分兩大陣營,分別是以特斯拉(TSLA)為首使用鏡頭、純視覺,以及其餘車廠的光達技術。   鏡頭 光達(LiDAR) 優點 較為直覺 掃描速度快、測量範圍廣 缺點 易受光源影響 極端天氣下不如純視覺、成本高             CMOS 感光元件是主要運用於電動車的影像感測器,簡稱 CIS。目前 CIS 元件製造主要掌握在國際大廠手中,車用方面,以安森美(ON)為霸主,其市場份額則高達 68%。其次為被中國 IC 設計公司韋爾併購的豪威(Omnivision)、SONY。台廠的競爭優勢則以元件的封裝測試以及感測鏡頭為主的領域。 子產業 公司名 CMOS 安森美(ON)、Omnivision、Sony、三星電子 封裝測試 京元電(2449)、精材(3374)、同欣電(6271) 鏡頭 亞光(3019)、致伸(4915)、詮欣(6205)          根據 Growin 個股探勘的 AI 趨勢分析,目前 ODM 廠概念股有最高的平均趨勢評分為 4.75 分!表示這個產業未來有大機率延續多頭走勢,歡迎點擊上方個股連結前往Growin 的 AI 個股分析!          下游產業鏈則涵蓋整車製造、品牌運營及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隨著全球電動車市場規模持續擴大,特斯拉、比亞迪、BMW、福斯等國際車廠積極布局台灣市場,帶動本地產業鏈上下游合作。充電樁的佈建成為下游發展重點,台灣廠商如台達電、華城、光寶科等積極拓展充電設施,提升消費者使用便利性與市場滲透率。隨著政策補助與基礎建設完善,預期下游產業將持續擴大,為整體電動車產業注入新動能。 根據日前 TrendForce 公布的數據顯示,2023 全年全球純電動車(BEV)銷量達 950 萬輛,其中特斯拉(TSLA)仍高居第一,比亞迪仍位居第二,兩者為市占超過 10% 的車廠,其中比亞迪在 2023 Q4 的銷售量的銷售量已經超越過特斯拉,市場預期特斯拉龍頭地位恐將不保。 排名 公司 佔比 1 特斯拉 19.9% 2 比亞迪 17.1% 3 廣汽 5.2% 4 五菱 4.9% 5 福斯汽車 4.6% 6 BMW 3.6% 7 現代汽車 2.9% 8 賓士 2.6% 9 上汽 2.3% 10 KIA 2.0%               隨著電動車的普及以及各國電動車的滲透率大幅提升,充電基建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 充電樁主要有交流慢充(AC)與直流快充(DC)兩種。兩者最大差異在於,電動車本身吃的是直流電,因此當使用交流電充電時中間需要透過車載充電器進行轉換,而直流快充不需要。一般家庭與公共商場使用的充電樁多為交流慢充,而直流快充則常見於公共場所的大型充電站中,兩者的成本差了近 4~10 倍左右。近期在各國政府積極的補助下,充電的需求從原本居家慢充,轉變成公共區域快充,相關需求逐漸提高,成為市場主流。         Select an Image           將充電樁供應分為,提供零組件以及模組的零組件商,設計並販售充電樁的設備商,以及負責建設與後續維護,提供車廠客戶使用的營運商,當然也有跳過營運商自行建設充電站的車廠,如特斯拉超級充電站。 台廠在充電樁供應上也佔據重要的地位,不僅有提供充電樁所需的各種零組件,還有幾家品牌充電樁,其中台達電已躋身全球前五大充電樁供應商,提供家用交流電充電器與直流電快充充電樁,主要客戶為歐美車廠,近期陸續新增了日系大廠等客戶。ChargePoint 則是全美 EV 充電解決方案的領導廠商,業務專注於北美、歐洲市場,賓士、BMW、Volvo 等多家車廠皆是 ChargePoint 的合作夥伴。以下為相關的充電樁概念股。 分類 相關公司/品牌 充電槍、連結線 健和興(3003)、信邦(3023)、鴻碩(3092)、貿聯(3665)、良維(6092) 設備商 Tesla(TSLA)、ChargePoint (CHPT)、華城(1519)、光寶科(2301)、台達電(2308)、飛宏(2457)、康舒(6282)、施耐德電機 營運商 Blink(BLNK)、EVgo(EVGO)、Tesla(TSLA)、Electrify America 根據 Growin 個股探勘的 AI 趨勢分析,目前 CSP 廠有最高的平均趨勢評分為 5 分!表示這個產業未來有大機率延續多頭走勢,歡迎點擊上方個股連結前往 Growin 的 AI 個股分析!   隨著全球電動車產業持續升溫,2025 年台灣市場也預計迎來顯著成長。政府積極推動減碳政策與新能源車補助,帶動國內車廠、電池、零組件及充電樁產業鏈同步發展。多家台灣本土企業,包括電池材料、車用晶片、充電設施等領域的廠商,正加速投入技術升級與產線擴張,以搶佔市場先機。 此外,國際電動車品牌持續進軍台灣,刺激本地市場競爭,消費者選擇也更為多元。預期 2025 年台灣純電動車銷量將持續攀升,充電基礎建設佈局更加完整,產業供應鏈上下游合作趨於緊密。隨著自駕技術、智慧車聯網等創新應用落地,台灣有望在亞太電動車產業中扮演更具影響力的角色,帶動相關概念股與產業發展新一波成長動能。          電動車整體的發展在經過這幾年的淬煉下,已成為不可阻擋的趨勢。也因為電動車產業的快速興起,許多公司與產業逐漸受到市場重視,包含了鋰電池、自駕系統以及充電樁等,基於設計與生產上相當大的不同,給了許多新創車廠與傳統車競爭的機會,並且電動車帶領的能源新興需求下,獲得各國政府的重視,頒布了不少法規、補助等支持,讓市場看到了其巨大的潛力。 資料來源 :Statista           汽車是個需要承載乘客的交通工具,安全是最大的考量,在車用上的產品設計與認證上比任何產業都更嚴謹,因此要打入車用供應鏈是相當困難且複雜的,一般來說車用電子相關零件認證時間至少需耗時 1~3 年,車廠的廠商也不易更動,因此短時間內這些車用電子相關廠商較不易有市佔滑落的影響。 對近、出場電動車概念股、電池概念股的人可以參考 Growin 個股分析平台的 AI 趨勢分析,透過佈局在趨勢分數 4 分以上的標的,往往都能有不錯的平均報酬。          好消息來啦 🎉 Growin 投資交流社群正式上線!  不論你是投資新手還是資深老手,都歡迎加入 Growin 的 Discord 投資交流頻道,與投資同好們一起交流市場趨勢、個股資訊,並獲取第一手的投資洞察! 歡迎加入,一起在投資的道路上成長茁壯!  🚀 

最後更新日期:2025-06-27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個股關鍵數據】矽智財霸主 ARM 安謀在做什麼?目前還可以買嗎?

矽智財,全稱為智慧財產權核心(Semiconductor intellectual property core,簡稱 IP),就是半導體行業中 IC 設計的智慧財產權。如【個股關鍵數據】IC 設計是什麼?IC 設計類股有哪些可以關注呢?中所介紹的,因為 IC 晶片在設計上相當複雜且費工,為增加效率,IC 公司便向矽智財 IP 公司購買 IP 模組,來完成晶片上的某些特定功能。總的來說,IP 公司便是提供晶片設計的可重用模組,以減少 IC 晶片設計周期。在追求製程、效能的時代,晶片的設計越發的複雜且精細,IP 公司於半導體產業中的地位更是越發的重要。目前全球矽智財 IP 龍頭公司當屬 ARM 安謀。

最後更新日期:2025-06-19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什麼是 IC 設計?半導體產業鏈有哪些?半導體產業鏈總整理!

半導體產業是台灣電子產業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每年均替台灣貢獻重要的 GDP 佔比。然而半導體公司那麼多,各自所應用的領域各不相同,你知道他們各自是在半導體產業鏈中的那一環嗎?接下來 Growin 將為您快速整理半導體產業鏈及 IC 設計的介紹,以及當中重要的公司分別有哪些吧!

最後更新日期:2025-03-10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AI 軟體概念股全解析,帶你了解各個產業龍頭?(二)

在 OpenAI 正式推出生成式 AI 對話機器人 ChatGPT 後,生成式 AI 需求開始爆發,從 GPU 晶片到伺服器整機再到資料中心建設,為半導體和伺服器產業帶來強勁的成長動能,是過去兩年全球股市交易的主旋律,隨著市場估值不斷上升,多數投資人漸漸提高風險意識,並將眼光逐漸轉往下一個藍海,AI 軟體應用才正準備百花齊放。

最後更新日期:2025-02-15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AI 軟體概念股全解析,帶你了解各個產業龍頭?(一)

在 OpenAI 正式推出生成式 AI 對話機器人 ChatGPT 後,生成式 AI 需求開始爆發,從 GPU 晶片到伺服器整機再到資料中心建設,為半導體和伺服器產業帶來強勁的成長動能,是過去兩年全球股市交易的主旋律,隨著市場估值不斷上升,多數投資人漸漸提高風險意識,並將眼光逐漸轉往下一個藍海,AI 軟體應用才正準備百花齊放。

最後更新日期:2025-02-12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機器人概念股全解析,掌握自動化浪潮下的投資良機

機器人概念股涵蓋了機器人硬體、軟體、自動化系統、機器視覺等核心技術提供商,應用公司則是工業自動化、醫療機器人、物流自動化等終端應用領域的公司。就讓 Growin 來帶你了解機器人概念股裡有哪些?以及各自的發展前景如何!

最後更新日期:2025-01-23

閱讀更多

article-image
產業報告 / 概念股

中概股開始集體拉回?!關鍵支撐在哪?

在上次的會員直播中我們提到,在市場情緒處於極端值時跟著進場是非常危險的,等待適當的拉回盤整佈局才會是風險可控的策略。直播中我們也提到了幾檔值得關注的標的,如:阿里巴巴 ( BABA )、拼多多 ( PDD )、貝殼 ( BEKE )、富途 ( FUTU ),這幾檔的 AI 價值分數都有 4 分以上的高分,表現股價相對便宜、未來成長性高。

最後更新日期:2024-10-14

閱讀更多